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揮:擺手。手一招就來,手一揮就去。形容非常聽從指揮。指用人時非常隨意。
出處宋·蘇軾《王仲儀真贊序》:“至于緩急之際,決大策,安大眾,呼之則來,揮之則散者,唯世臣巨室為能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āo zhī jí lái,huī zhī jí qù
注音ㄓㄠ ㄓ ㄐ一ˊ ㄌㄞˊ,ㄏㄨㄟ ㄓ ㄐ一ˊ ㄑㄨˋ
感情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
反義詞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見風是雨(意思解釋)
- 笑罵由他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(意思解釋)
- 高屋建瓴(意思解釋)
- 自怨自艾(意思解釋)
- 防患于未然(意思解釋)
- 說一不二(意思解釋)
- 天涯海角(意思解釋)
- 奇才異能(意思解釋)
- 驚心動魄(意思解釋)
- 喜新厭舊(意思解釋)
- 時易世變(意思解釋)
- 半吊子(意思解釋)
- 吃不了兜著走(意思解釋)
- 生死有命(意思解釋)
- 雞胸龜背(意思解釋)
- 妻兒老小(意思解釋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釋)
- 指手劃腳(意思解釋)
- 討價還價(意思解釋)
- 通今達古(意思解釋)
- 風情月意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意思解釋)
- 汗馬功勞(意思解釋)
- 清風勁節(意思解釋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釋)
- 膽大心小(意思解釋)
- 汲汲顧影(意思解釋)
※ 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的意思解釋、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地地道道 | 真正的,夠標準的。 |
心灰意懶 | 灰心失望;意志消沉。形容喪失信心;不圖進取。灰:消沉;懶:懈怠。 |
眼空一世 |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。 |
致遠恐泥 | 致遠:到達遠方,比喻委以重任;泥:阻滯拘泥,難行。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。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。 |
零光片羽 | 比喻珍貴事物的一小部分。 |
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
舉重若輕 |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。 |
明知故問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;卻還要故意問別人。 |
頭面人物 |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(多含貶義)。 |
鐵面無私 | 形容公正嚴明;不講情面。鐵面:比喻剛直無私。 |
成竹在胸 | 成竹:現成完整的竹子。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。 |
到此為止 | 以這里為界限。 |
百無一是 | 是:對的;正確的。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。 |
折臂三公 | 晉代的羊枯,曾墜馬折斷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貴官墮馬。 |
燕雀安知鴻鵠志 | 鴻鵠:天鵝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 |
水中撈月 | 到水中去撈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;只能白費力氣。 |
融會貫通 | 融會:融合領會;貫通:透徹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;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。 |
煢煢孑立 | 孤獨無依的樣子。 |
牛刀小試 | 牛刀:宰牛的刀。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。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。 |
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|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,混一天算一天,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。 |
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|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。同“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”。 |
偶語棄市 | 偶語:相對私語;棄市:在鬧市執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。 |
驕傲自滿 | 自高自大;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。 |
脫口而出 | 指話語未經思索;隨口而言。脫口:不加思索地開口說。 |
豁然開朗 | 豁然:開闊敞亮的樣子;開朗:地方開闊;光線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;心情十分舒暢。 |
橫拖倒扯 | 猶橫拖倒拽。 |
千里命駕 | 命駕:命人駕車。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。形容友情深厚。 |
善自為謀 |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