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征西討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指四處出戰(zhàn)征伐。
出處唐 楊炯《左武衛(wèi)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》:“至如出車授鉞,東征西討,孤虛向背。”
例子我為國家助成大業(yè),擐甲執(zhí)銳,垂四十年,東征西討,無復遺恨,第恨汴京下耳!當其勉之。(《元史 木華黎傳》)
基礎信息
拼音dōng zhēng xī tǎo
注音ㄉㄨㄥ ㄓㄥ ㄒ一 ㄊㄠˇ
繁體東征西討
感情東征西討是褒義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。
近義詞南征北戰(zhàn)、轉戰(zhàn)南北
反義詞安營扎寨、安家立業(yè)、安常處順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談笑風生(意思解釋)
- 傾家蕩產(意思解釋)
- 長夜之飲(意思解釋)
- 浪費筆墨(意思解釋)
- 八荒之外(意思解釋)
- 化鴟為鳳(意思解釋)
- 反面無情(意思解釋)
- 揚威耀武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命與仇謀(意思解釋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釋)
- 倒裳索領(意思解釋)
- 度德量力(意思解釋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釋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釋)
- 通時合變(意思解釋)
- 坐以待斃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離本趣末(意思解釋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釋)
- 歐風美雨(意思解釋)
- 轟轟烈烈(意思解釋)
- 面授機宜(意思解釋)
- 餓殍滿道(意思解釋)
- 驚心悼膽(意思解釋)
- 亂作一團(意思解釋)
※ 東征西討的意思解釋、東征西討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聾者之歌 | 聾者學人唱歌,卻聽不到歌聲,無以自樂。形容模仿別人的行為,實際上并不了解其中真義。 |
如履薄冰 |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。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。 |
說雨談云 | 雨、云:男女歡合。談論男女歡合之事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動刀槍。泛指內部相爭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種兵器。 |
飲水思源 | 喝水時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
囊螢照雪 | 囊螢: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。形容家境貧寒,勤苦讀書。 |
自命不凡 | 自稱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量能授官 |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。 |
穢德垢行 |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。 |
受益匪淺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處很多。 |
勤學苦練 | 認真學習,刻苦訓練。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著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別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。 |
可有可無 |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。 |
色厲內荏 | 色:神色;歷:歷害;內:內心。荏:軟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嚴厲強硬;內心怯懦軟弱。 |
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(zhàn)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(zhàn)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
餓殍遍野 | 殍:人餓死后的尸體。餓死的人到處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。 |
馳魂宕魄 | 形容振撼心靈。 |
五花八門 |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。這是古代兩種戰(zhàn)術變化很多的陣勢。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。 |
井中視星 | 從井里看天上的星星。比喻眼光短淺,見識狹隘。 |
驚惶失措 | 失措:舉止失去常態(tài)。驚慌惶恐;舉止失去常態(tài)。 |
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 | 佛家語,比喻道行、造詣雖深,仍需修煉提高。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滿足,還要進一步努力。 |
滅絕人性 | 滅絕:完全失去;人性:人的性情。完全喪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。形容極端殘忍;像野獸一樣。 |
適得其反 |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。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。 |
及時雨 | 指莊稼正需要雨水時下的雨。比喻適時的幫助。 |
高枕無憂 | 把枕頭墊得高高的;無憂無慮地睡大覺。原形容平安無事;不必擔憂。后也指思想麻痹;放松警惕。 |
烏鴉嘴 | 比喻說話討厭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