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小無內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ì dà wú nèi
基本解釋至:極。小到極點,內無余隙。
出處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下》:“至大無外,謂之大一;至小無內,謂之小一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至小無內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至小無內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服牛乘馬 |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。” |
阿諛奉承 | 明 東魯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卻小器易盈,況且是個小人,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。” |
萬眾一心 | 清 金安清《洋務宜遵祖訓,安內攘外,自有成效說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聯絡,萬眾一心。” |
來去無蹤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,來無影,去無蹤。” |
旦夕之間 | 漢·無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” |
同病相憐 | 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》:“子不聞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。” |
章甫薦履 | 《文選 賈誼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薦履,漸不可久兮。” |
多才多藝 | 《尚書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|
易子而教 | |
空穴來風 | 戰國 楚 宋玉《風賦》:“臣聞于師:‘枳句來巢,空穴來風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