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如懸河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見“口若懸河”。
出處唐·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論列,愿借辯口如懸河。”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稱口如懸河,賓主頗也得合。”
例子陳宮保倒著實和秋谷談了一回,見秋谷口如懸河的滔滔不絕,不由得心中暗暗稱奇。清·張春帆《九尾龜》第一百六八回
基礎信息
拼音kǒu rú xuán hé
注音ㄎㄡˇ ㄖㄨˊ ㄒㄨㄢˊ ㄏㄜˊ
繁體口如懸河
感情口如懸河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口才很好。
近義詞口若懸河、口似懸河
反義詞噤若寒蟬
英語have the gift of the gab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焦頭爛額(意思解釋)
- 怪誕不經(意思解釋)
- 阿諛奉承(意思解釋)
- 素昧平生(意思解釋)
- 星霜屢移(意思解釋)
- 轍鮒之急(意思解釋)
- 快馬加鞭(意思解釋)
- 風馳電掣(意思解釋)
- 筋疲力竭(意思解釋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釋)
- 視微知著(意思解釋)
- 以弱制強(意思解釋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釋)
- 視死如歸(意思解釋)
- 塵外孤標(意思解釋)
- 國泰民安(意思解釋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釋)
- 共商國是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定國安邦(意思解釋)
- 風虎云龍(意思解釋)
- 風聲鶴唳(意思解釋)
- 唇槍舌劍(意思解釋)
- 閑情逸趣(意思解釋)
- 忙不擇價(意思解釋)
- 勤學苦練(意思解釋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釋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釋)
※ 口如懸河的意思解釋、口如懸河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手下留情 | 下手處理事情時;留些情面;不把事做絕。 |
離經辨志 | 讀斷經書文句,明察圣賢志向。 |
著手回春 |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也比喻醫術高明。 |
走馬觀花 |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。比喻匆忙、粗略地觀察了解。走:跑。 |
德容言功 | 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遁入空門 | 遁:逃遁;空門:指佛教,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。 |
花拳繡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。 |
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
海底撈月 | 也作“水中撈月”、“海中撈月”。撈:撈取。從海中撈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費力氣;根本達不到目的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樹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樹梢;比喻事物的枝節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。 |
欺善怕惡 | 欺侮善良者,懼怕兇惡者。 |
善游者溺 | 會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,因此而惹禍。 |
離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見 |
如癡如醉 | 形容神態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屢試不爽 | 屢次試驗都不錯。 |
移日卜夜 | 指晝夜相繼。 |
他山之石 | 別的山上的石頭。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、錯誤的外力。 |
末大必折 | 謂樹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屬權重,危及上級。 |
經國之才 |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。 |
母夜叉 | 比喻兇悍的婦女。 |
始終一貫 | 自始至終都一樣。 |
抗塵走俗 | 形容為了名利,到處奔走鉆營。 |
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堅持;之:代詞;指所要堅持的東西;恒:長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堅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
驚惶失措 | 失措:舉止失去常態。驚慌惶恐;舉止失去常態。 |
報讎雪恨 |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。參見“報仇雪恨”。 |
懲惡勸善 | 懲:責罰;勸:勉勵。懲罰壞人,獎勵好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