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虎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虎
⒈ ?哺乳動(dòng)物,毛黃褐色,有黑色條紋,性兇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內(nèi)臟均可入藥(通稱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險(xiǎn)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?;⒀ǎㄓ魑kU(xiǎn)境地)?;⒎ü糯{(diào)兵的憑證,用銅鑄成虎形,分兩半)。虎狼(喻兇殘的人)?;㈩^蛇尾?;⒕猃埍P。龍騰虎躍。
⒉ ?勇猛、威武:虎將?;?shì)?;拧;⑼??;⒒?。虎氣。
⒊ ?古同“唬”,威嚇。
⒋ ?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
異體字
- 唬
- 俿
- 乕
- 虝
漢英互譯
tiger
造字法
象形
English
tiger; brave, fierce; surname
※ 虎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虎是什么意思由萬(wàn)詞庫(kù)-專業(yè)的漢語(yǔ)詞典與文學(xué)資料庫(kù)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虎【申集中】【虍部】 康熙筆畫:8畫,部外筆畫:2畫
〔古文〕虝
《唐韻》火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)》火五切,
音滸?!队衿窅韩F也?!墩f文》山獸之君,從虍從兒,虎足象人也。《徐鉉註》象形?!兑住で浴凤L(fēng)從虎?!对?shī)·小雅》匪兕匪虎,率彼曠野。《大戴禮》三九二十七主星,星主虎,故虎七月而生?!妒霎愑洝坊⑶?,則牙蛻而角生。
又姓?!稄V韻》漢有合浦太守虎旗,其先八元伯虎之後。
又州名,唐有虎州,後避太祖諱攺武州。
又灘名。《水經(jīng)注》夷水又東逕虎灘。
又山名。《吳越春秋》吳王葬閶門外,金玉精上浮爲(wèi)白虎,名虎丘。
又便器名?!段骶╇s記》漢朝以玉爲(wèi)虎子,以爲(wèi)便器。
又與琥通?!秴侵尽づ崴芍]》虞翻曰:僕聞虎魄不取腐芥?!读鶗F》象虎踞而回顧之形?!镀!穬簉én,古人字,虎足象人,故從人。從幾,誤?!陡傻撟謺吠ㄗ?img src="/d/file/spz/2719e.png" alt="?" class="wh16" />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虎【卷五】【虎部】
山獸之君。從虍,虎足象人足。象形。凡虎之屬皆從虎。虝,古文虎。,亦古文虎。呼古切
說文解字注
(虎)山獸之君。從虍。從兒。會(huì)意。虎足象人足也。巳上八字。鉉本妄改。張次立復(fù)以鉉本改鍇本。惟韻會(huì)如是。此古本之眞也。從兒、韻會(huì)作從?。此其誤巳久耳。?部曰??鬃釉辉谌讼隆9试懬?。謂人之股腳也?;⒅赡_似人。故其字上虍下兒。虍謂其文。兒謂其足也。說文龜頭、黽頭似它頭。燕尾似魚尾。兔頭似?頭。萈足似兔足。能足、彘足似鹿足。?頭似兔、足似鹿。文義相同。兒有其字。故先言從兒而後言虎足象人足。篆體改作?。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。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(dāng)從爪矣。今正之。凡篆虎字依體從兒爲(wèi)是。呼古切。五部。五部與十七部通。故左氏陽(yáng)虎、論語(yǔ)作陽(yáng)貨。非一名一字也。邢昺、孫奭乃有虎名貨字之說。凡虎之屬皆從虎。
()古文虎。
()亦古文虎。
- 虎的詞語(yǔ) 組詞
- 虎的成語(yǔ)